Yoyo帳
  • Home
  • About
    • About Yoyo
    • IG-Handmade
    • IG-FilmPhotos
  • 日本旅行 | Japan
    • 東京 | Tokyo
    • 東京留學 | Study in Tokyo (Coming Soon)
    • 關西 | Kansai(Coming Soon)
    • 大阪留學 | Study in Osaka(Coming Soon)
  • 世界旅行 | World
    • 維也納留學 | Study in Vienna(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創作 | Making
    • 手帳 | Journal
    • 手作 | Handmade(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個人成長 | Personal Growth
    • 料理 | Cooking
    • 舞蹈 | Zumba Dance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ming Soon
  • Contact

Tokyo

東京 | Tokyo

Cooking

料理 | Cooking

Journal

手帳 | Journal




寫在2024年二月
 
學習Zumba(專巴舞) 接近一年了
想由初學者角度 記錄一下學習感受
因年中休課 實質學習大概半年 衝擊和收穫很豐富
  
什麼是 Zumba呢
 
「Zumba起源於哥倫比亞,由舞蹈演變而來的一種健身方式,結合了森巴、Salsa、Flamenco、Tango等多種舞蹈風格,舞步相對自由,不需要記太多繁複的動作,Zumba一字本身也有著『快速移動』的意思。」 -註解 1
 
對我來說就是自由不拘束的舞蹈運動
這一年基本上一星期會跳兩次
 
「令自己進入心流最重要」
 
👉【心流】

介紹我玩Zumba的朋友說 跳Zumba很開心 很適合舒壓
體驗過是真的 Zumba的音樂氣氛很好很動聽 正能量也很強
眨眼已經到下課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做運動做到忘記時間呢
 
導師都教得很好 滿面笑容很有活力
專注盯著導師的舞姿模仿學習 很容易就進入心流狀態
 
我試過其他種類的舞蹈健身課程
當時的導師不時鼓勵叫大家加油 數算多少次動作「 一 二 三 四 再來一次...」
不知為什麼這個時候的「加油」對我來說來了反效果
彷彿在提示「運動很辛苦 大家撐住呀」 打斷了集中
Zumba導師一般只靠肢體動作給提示 將指示融入舞步 相當流暢

讓我明白要進入心流 就要先想辦法忘記難度


👉【新鮮感】
 
Zumba課每次都會跳不同歌曲 不同舞步 題材非常廣泛
導師和學員都要保持開放態度學習 (Adaptive/ Open-minded)
這是我很喜歡Zumba的一點 
不只身手 連腦筋都要非常靈活呢
 
有時候導師們會聯合授課 稱為Team Teach
學習不同老師的編舞風格
我的老師在世界各地旅行也會參與當地的課堂
喜歡Zumba社區的這種交流文化


「最重要學會鏡像模仿(mirroring) 就容易掌握其他舞蹈」
 
最初幾堂Zumba 坦言有點吃力 也很尷尬
我從來沒有舞蹈根基 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學跳舞

學會了鏡像模仿 (Mirroring)
仿效導師舞姿 也就是訓練由眼睛接收-大腦處理-到舞動肢體的速度

由初學至兩三個月 我慢慢掌握了這個技巧
發現這是非常強勁的萬用工具 
尤其在學新舞蹈或跟不同導師時 一理通 百理明
像學會游泳之後 不論泳池 河畔或大海都能暢泳
 
不用拘泥於細節 只要準確拿捏整體 (Big Picture) 
例如身體重心 節奏拍子 就可以了
Zumba編舞挺自然 只要準確拿捏重心 手腳自然會放對位置 (笑)
細節可以隨著時間練習調整
 
 
「一起enjoy就好-當群眾壓力變得有益」
 
👉【放鬆】
記得第一堂 朋友說「跳對要笑 跳不對更加要笑」
越緊張 越在意是否準確 反而跳得越拘謹
這裡就是要放鬆 豁出去 好好享受快樂氣氛

由運動帶回身心靈 提示自己記得保持快樂輕鬆
 
朋友的媽媽也來跳Zumba
記得她說過 看見自己在鏡裡有自信的樣子就快樂
跳對不對 已經不大關係了 提醒我也要經常看鏡裡的自己


記得老師曾向初學同學介紹Zumba 
「Zumba是來享受Me Time(獨處時間) 也是一起Party(派對)」
我覺得這個形容很準確 就是每個人都來自我修煉 不必比較
同時也是跟著大家享受音樂 體驗健康的「群眾壓力」


👉【運動不等於苦練】
 
運動不一定辛苦
以前學校教育讓我以為自己不擅長運動
因為很多體能訓練只是僅僅達標  也不享受沉悶的運動課
「我能夠跳舞」更加是從來沒想過做得到 

這年我意識到自己掌握跳舞比想像中快 
可能因為有趣 容易投入 我看見自己不但做得到 還有很多發揮潛能的機會
很慶幸繼煮食課之後 再次突破了學校教育帶給我的規限
 

「找到一種新語言表達自己」
 
跳Zumba才發現 我挺喜歡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

多年前體驗過一次即興舞蹈 (Improvised Dance)
當時已喜歡上這種隨意舞動來表達情緒的感覺

機械式操作 或需嚴格跟隨的舞步
會令我感到壓力和不耐煩
稍後可以再嘗試 但暫時不太合適我了


結語

感謝介紹我玩Zumba的朋友
這年Zumba為我的身心靈帶來了很多重要的成長

希望更多人可以享受這項運動啦
 
 
 
1. https://www.elle.com/tw/beauty/health/g34801207/zumba-fitness-tips/
 



2023年踏入尾聲 又到買來年手帳的季節
來趟手帳會議 (源自日本 意指「決定來年用什麼手帳的腦內會議」)
 
以下是我慣用的手帳
  • 流水帳 自分手帳
  • 日記 EDiT手帳
  • 靈感日誌 無印B5活頁紙
  • 旅行手帳 Traveler‘s Notebook 
 
 

2023年是我使用EDiT手帳第八年 自分手帳第六年
 
記得七八年前開始寫手帳 當時不太掌握自己需要
摸索了段時間 現在慣用手帳總算穩定下來(也就是閉上眼可以下單買來年手帳)

 
手帳會隨著生活形態改變 不斷流動
我認為手帳好玩之處 是一邊寫 要一邊要理解自己日常所需
就是不只單純記錄或者裝飾 而是積極思考「我要寫手帳來幹嘛」
手帳怎樣讓我更接近我想要的生活 我需要什麼 

學生時代到上班族 每個階段都有不同啟發和追求
我們的性格 目標 會逐漸改變 適時調整 或捨棄沒用的手帳
手帳記錄我的點滴成長 對我來說是慢慢認識自己的好方法 

流水帳 自分手帳

我用的是A5 slim 自分手帳
自分手帳設計細膩 內頁有各種款式
而且排版簡潔 讓我可以自由發揮 隨意書寫剪貼都可以
喜歡每天填上做過的事情 感覺充實 每天都有好好度過



♡ 覺察日常生活 適時調整
 
這種流水式紀錄對我挺有幫助 
我會記下當天感想 能清楚自己在經歷什麼階段
也會記錄各種活動次數 例如運動 創作 外出見朋友 並用螢光筆塗色

有時候布布會驚訝我能完整記住某天的經過 可能和每天記錄的訓練有關吧


 
我有內向一面 需要不少獨處時間 靜靜消化各種想法
有時明明沒大事發生 但情緒狀態持續不穩定 我會翻看手帳 
呀原來這幾天都外出 或行程很滿 根本沒時間獨自靜下來
於是我會調節下周行程 多留點時間給自己 (me time)
 


 

日記 EDiT手帳

每日一頁 是我發洩情感和整理想法的小天地
 
♡ 拖慢思考 讓情緒宣洩的安全網 

生活上遇到未能消化的想法 感到腦袋不斷亂轉
我會攤開我一直以來搜集的貼紙素材 貼到手帳上
也把雜亂的想法攤開到紙上 (所以這手帳像草稿 很少對外分享)
 

胡亂寫一遍 把腦海的思想節奏拖慢 
想法虛浮在腦內 很容易想太快 胡思亂想 所以要靠寫作變為實在 

我喜愛點列式列出問題 疏通調理 就會感到放下負擔


文具有鼓力量 尤其心情不好的時候 
把貼紙拿在手上 心裡不禁讚嘆細緻精美 靜下來 心情很易平復
這也是我想畫插畫並製成紙品的初衷 想別人拿起我的作品會感到好心情
 

靈感日誌 無印B5活頁紙

在EDiT梳理完畢 下一步是行動 尋找解決方法 
 
♡ 用手帳積極推進 邁向更美好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靈感 與其他人交談 社交媒體 閱讀等等
我會把這些點子記下來 有趣的會進一步亂塗構思
並排進行程實行起來 行動讓我更靠近「理想的自己」



點子一定要記下來 因為腦袋一天處理太多事
一不小心 好點子就會隨風而去啦

以前會用可隨身攜帶的A6文庫本小筆記
因文庫本容量太小 換轉為比A4小一點的B5活頁



 
這活頁筆記我會經常翻看 一有空就回到這小基地找有趣的做
對我來說 這是本讓創意紮根 (grounding)和開花結果的小日誌
 
我也會在這裏記錄創作點滴
試印成品 過程 想法 讓自己慢慢累積明確的創作方向




旅行手帳


旅行手帳 是2023年關西旅行 
 
♡ 重溫旅行幸福感 積極邁進日常生活 

以往的旅行帳 多半沒完成
旅行途中精力時間都在玩 回來也在忙別的
挫敗感多少是有的
每次都告訴自己沒關係 不用要求太高 

直至開始寫這部落格 我體會到「完成一本旅行帳的喜悅」!
這喜悅沒想過成為了另類動力
 

 
事緣為了寫東京文章 (可看[東京] 帶著菲林機遊老東京2019)
我重溫了一遍東京旅行 順道整理當時的旅行帳
把零散的單張 票尾 車票 相片等 一一收納在旅行帳
 
那種日常的抽離 
回味只有在旅行 或在新環境才有的衝擊 覺察
很容易就進入心流狀態(Flow) 剪剪貼貼寫文字
 

 
回顧旅行推動我思考未來的生活該朝什麼方向 
"I'm living the best of my life" 我想繼續創造更多這類的體驗
布布君也有感 相片隔了兩三個月才看 感受比旅行回來那刻更深刻
 
另外 我也會用旅行帳記錄新生活方式
例如2023這年 我開始了研習烹飪 上瑜伽課 專巴舞(Zumba)等等
期待自己日常也能抱著旅行的好奇心 發掘新事物 新習慣 
 


 
結語

回顧舊手帳 總令我期待未來的生活 
明年的生活和手帳又會有什麼變化
 
期待大家也能發掘和享受手帳的樂趣


 - 雜菜千層麵 | 芝士蒜蓉包 | Mojito | 筑前煮 -
2023年6月




雜菜千層麵 Vegetarian Lasagna
 

今次是第一次做千層麵
跟以往認知的有很大分別
 
一般千層麵較多肉碎和芝士 偏向濃味和油膩
今次的蔬菜版本油分較少 番茄酸甜開胃 意外清爽
 

這天在家做的版本 
放了超多蔬菜 
爽口的甜椒 大蘑菇 洋蔥 菠菜
新鮮番茄 茄膏 日曬番茄乾 (Sundried Tomato)
 
 
首先把千層麵麵皮灼熟 層與層之間加點橄欖油 避免麵皮黏在一起
然後將新鮮番茄 茄膏 番茄乾 碎洋蔥 碎蘑菇煮成醬
接著就將麵皮 醬汁 蔬菜逐層疊上
再用250度烤焗二十分鐘
 
不同質感的番茄都很好吃
越吃越開胃 
 
 
 
本來以為一大盤 兩人只能吃完一半 
最後只剩一小塊 晚餐翻熱再吃也不錯

超級喜愛這個食譜
會很自然吃掉很多蔬菜

 
芝士蒜蓉包 Garlic Bread
 

父親節這天 我問布布要不要做麵包送給父親們
布布提議做蒜蓉包 好呀 一直想試做

今次參考的食譜來自Nadia
https://nadialim.com/garlic-bread-plaits/
 
本來版本是一大個蒜蓉包 我們用同份量材料做了八個小麵包 

首先將四茶匙酵母(Yeast) 一茶匙糖和約200毫升暖水混合 放置五至十分鐘起泡
然後把480克麵粉和一茶匙海鹽過篩 倒入酵母液攪拌至順滑
如果麵糰太乾可以加水 太濕就可以加麵粉 
 


麵糰用保鮮紙包好 發酵約45分鐘 (我們用了蒸焗爐發酵)
麵糰會漲大兩倍 

 
發酵完畢 就來做辮子
每條麵飽辮子由三條長條組成
將餡料包進長條 例如蒜蓉 芝士 香草 胡椒
每一口都吃到蒜蓉了


第一次做辮子的布布
 
 
 
 
廿五分鐘後見 (焗爐預熱190攝氏度)
滿屋烘焙香氣 很適合下雨待在家的這天呢
 
 
 
出爐前兩分鐘 掃上牛油和蛋液
麵包表面會變得酥脆 牛油蒜蓉香撲鼻
 
 

 

新鮮出爐!趁熱我們分吃了一個


Mojito
 
初夏的香港 天氣潮濕悶熱
外出散步之後 回來自己做mojito
 

青檸 檸檬和薄荷是我最喜歡的夏日香料
有年夏天在阿姆斯特丹喝過薄荷茶(Dutch Fresh Mint Tea)
是一道簡單用熱水沖新鮮薄荷葉 再加上蜜糖的餐飲
自此記憶將「夏天」連繫上「薄荷葉」
 

嘗試盡量少放糖分 
但青檸的果酸和冧酒的苦澀 不得不再放多點糖
之後又用了蜜糖 多了份花果香
 
可以想像平時餐廳點的mojito 糖分相當多呀 
 
筑前煮
 
筑前煮是日本九州北部的鄉土料理 現為廣泛日本人的家常菜
一般用根莖類蔬菜 例如蓮藕 蘿蔔 牛蒡 還有蒟蒻
先把蔬菜略炒 加入味醂 料理酒等調味 細火慢燜
 
筑前煮很耐吃 翻燜會更加入味 可以吃上幾天
放涼了也很好吃 很適合帶便當或者佐酒菜
 

第一次買味醂和料理酒
用筑前煮同一基調 做了日式南瓜煮物和金平牛蒡絲
 
 
家裡雪櫃開始有日本家庭感覺(笑)


這陣子很喜歡日式調味
例如紫蘇青醬 伴飯 配餃子吃很清新
 

 
希望繼續發掘各種調味料!
 
 
 - 脆皮麵包| 泰式白咖喱| 日式中華丼| 奶油燉菜| 清酒牛油煮蜆 -
2023年4-5月

這個春天發掘了很多新食譜 在這裡記錄一下
 
🍞 免揉脆皮麵包
🍛 泰式白咖喱 
🍥 日式中華丼 
🌿 日式奶油燉菜
🍲 清酒牛油煮蜆

 
免揉脆皮麵包
 
 
第一次用蒸焗爐做麵包
一直想做麵包 很興奮
 
今次參考基絲汀(Christine)的食譜 是參照著名麵包師傅Jim Lahey公開的秘方 
 
Christine's Recipes
免揉脆皮麵包 No-Knead Crusty Bread - Christine's Recipes 
 
No Knead Bread - NYT Cooking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cooking.nytimes.com/recipes/11376-no-knead-bread
 
 
首先將高筋粉 鹽 速發酵母和暖水混和
再放到雪櫃發酵過夜 
完成發酵後加入香草 烤焗約15分鐘即成
(詳情和秘訣可參考基絲汀的網誌)

 
實驗把廚房有的所有香草放到麵糰
炸乾蔥 紅辣椒粉(Paprika)奧勒岡草(Oregano)黑胡椒

搓麵糰的過程很治癒 軟綿綿
沾上額外麵粉 搓到它不黏手
捏好成形是很有趣的挑戰
 

 
出爐時香氣滿滿 熱騰騰咬一口 很幸福 
蒸焗爐本身濕氣充足 麵包不會太乾身 外脆內軟 
用傳統焗爐的話要在放熱水在底層焗盤 補充濕氣


布布君帶了點麵包回去給家人品嚐
沒料到家人都很喜歡 爭著吃
隔兩天又做了點送給他們 一人一個
 
這種喜悅是第一次感受到的 
別人也喜歡我們做的食物! 成功感滿滿

麵包沾上咖喱品嚐 
香草味道也很配 
 

泰式白咖喱
 
「做料理帶我四處探索社區 發掘小店」
 
有天在台灣料理餐廳吃白咖喱 布布君想自己做
 
食譜有白咖喱粉 找不到可以用普通咖喱粉取代
我們去了家附近的印度食品店找找看 
平日很少到外國小店 感覺有點像去旅行
 
印度阿姨說 他們印度人不吃白咖喱(笑)
所以沒賣白咖喱粉 推介我們買煮雞肉的咖喱
店內還有很多調味選擇 希望下次再來尋寶 


第一次買煮冬蔭功的泰式香料
將新鮮乾蔥 香茅切細 只是切開已經傳來香味

 
雞髀肉醃料是老抽 乾蔥 香茅 生粉
 

 醃好之後煎到金黃


完成!


因為好吃 兩周後我們又做白咖喱
 
這次在印度食品店買了薄餅 
另外在印尼食品店試了「三個腳犀牛水」
"Larutan Penyegar Kaki Tiga" (Three-Legs brand Rhino Water)
據說有點藥用成份 對喉嚨有益 淡淡甜味 配白咖喱挺好喝

白咖喱配上新鮮雜菜 很滿足


日式中華丼
 
五月份在東京一人旅行
從超市找來了調味料和醬汁(自從自己做料理之後 旅行買的手信就有這類東西)
找到中華丼醬汁 

 
 
「中華丼」源自日本 是將八寶菜蓋在白飯上的料理
「八寶菜」的「八」意指「多種類」不是八種菜哦 1
一般用油炒香豬肉 蝦仁 魷魚 冬菇 木耳 竹筍 紅蘿蔔等
加上麻油 蠔油調味 再加片粟粉煮成芡 
每家餐廳的材料和配方都略有不同


中華丼起源一說是 昭和初期在關東一間中華料理店 2
一位點了八寶菜的食客要求將八寶菜蓋在白飯上 中華丼就出現了
當時「丼料理」(蓋飯料理)在東京一帶流行 中華丼也順勢普及 成為中華料理的經典菜式

市售醬汁餸菜不多
我們額外加了蔬菜 鵪鶉蛋和清蒸基圍蝦
 
 
 
嚐過市售版本參考
之後開始自己用蠔油 麻油等調製中華丼醬汁
現在成了布布君最喜愛的伴飯料理 


奶油燉菜
 
因為在看「舞伎家的料理人」(舞妓さんちのまかないさん)
有一集季代在做奶油燉菜 很想吃所以來試做


自己做白汁
先將牛油和麵粉加熱 逐少加入牛奶混和
用鹽和胡椒調味 煮好白汁
加入已烚好的蔬菜煮三五分鐘 即成奶油燉菜


這頓飯另外加了莎莎醬 (Fresh Salsa) 和蒜蓉包
酸甜清爽的莎莎醬和濃郁的奶油燉菜 吃起來不會太膩
 
清酒牛油煮蜆

沒怎拍照的一道餸
自「解鎖」之後成為了家常菜
 

很喜歡到附近街市買新鮮蜆或花甲
回來放鹽水一至兩小時吐沙

做法簡單
首先用油爆香蒜蓉 花甲下鍋
加入清酒蓋上 煮三至五分鐘至花甲開口
加入牛油和蔥粒再蓋一分鐘即成

湯汁有清酒香 牛油和花甲鮮甜味道
每次吃都暖暖的 簡單又快樂啦


後記
 
最近和布布君發現 我們外吃的次數減少了許多
覺得自己動手做比較好玩 自由隨意
 
而且愈來愈喜歡吃蔬菜
主食都喜愛以蔬菜 海鮮為主
看來是個很好的新習慣
 

1「八宝菜の意味語源」https://gogen-yurai.jp/happousai/
2 「中華丼は、賄いから生まれたアイデアだった!?」https://www.cookdoor.jp/chinese-food/dictionary/21229_china_029/
 

較舊的文章 首頁

You may like

  • [東京] 帶著菲林機遊老東京2019(一)清澄白河 神保町
  • [運動] Zumba帶給我的啟示
  • [手帳] 我的手帳會議
  • [東京] 帶著菲林機遊老東京2019(四)谷中銀座 吉祥寺
  • [東京] 帶著菲林機遊老東京2019(二)都電荒川線 上野
  • [東京] 帶著菲林機遊老東京2019(三)淺草 柴又
  • [料理] 我擁有第一支蒸魚豉油!
  • About Yoyo
  • [料理] 料理記錄 - 2023年初夏 (6月)
  • [料理] 料理記錄 - 2023年春 (4-5月)

Keywords

  • Baking 2
  • Cookinglife 3
  • Dance 1
  • Japan 4
  • Journal 1
  • Tokyo 4
由 Blogger 提供

You may also like

  • [東京] 帶著菲林機遊老東京2019(一)清澄白河 神保町
  • [運動] Zumba帶給我的啟示
  • [手帳] 我的手帳會議
  • [東京] 帶著菲林機遊老東京2019(四)谷中銀座 吉祥寺

About Blog



You may also like

  • [運動] Zumba帶給我的啟示
  • [手帳] 我的手帳會議
  • About Yoyo

Labels

  • Tokyo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 Designed by OddThemes | EDITED by Yo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