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脆皮麵包| 泰式白咖喱| 日式中華丼| 奶油燉菜| 清酒牛油煮蜆 -
2023年4-5月
這個春天發掘了很多新食譜 在這裡記錄一下
🍞 免揉脆皮麵包
🍛 泰式白咖喱
🍥 日式中華丼
🌿 日式奶油燉菜
🍲 清酒牛油煮蜆
免揉脆皮麵包
第一次用蒸焗爐做麵包
一直想做麵包 很興奮
今次參考基絲汀(Christine)的食譜 是參照著名麵包師傅Jim Lahey公開的秘方
Christine's Recipes
No Knead Bread - NYT Cooking (The New York Times)
首先將高筋粉 鹽 速發酵母和暖水混和
再放到雪櫃發酵過夜
完成發酵後加入香草 烤焗約15分鐘即成
(詳情和秘訣可參考基絲汀的網誌)
實驗把廚房有的所有香草放到麵糰
炸乾蔥 紅辣椒粉(Paprika)奧勒岡草(Oregano)黑胡椒
搓麵糰的過程很治癒 軟綿綿
沾上額外麵粉 搓到它不黏手
捏好成形是很有趣的挑戰
出爐時香氣滿滿 熱騰騰咬一口 很幸福
蒸焗爐本身濕氣充足 麵包不會太乾身 外脆內軟
用傳統焗爐的話要在放熱水在底層焗盤 補充濕氣
布布君帶了點麵包回去給家人品嚐
沒料到家人都很喜歡 爭著吃
隔兩天又做了點送給他們 一人一個
這種喜悅是第一次感受到的
別人也喜歡我們做的食物! 成功感滿滿
麵包沾上咖喱品嚐
香草味道也很配
泰式白咖喱
「做料理帶我四處探索社區 發掘小店」
有天在台灣料理餐廳吃白咖喱 布布君想自己做
食譜有白咖喱粉 找不到可以用普通咖喱粉取代
我們去了家附近的印度食品店找找看
平日很少到外國小店 感覺有點像去旅行
印度阿姨說 他們印度人不吃白咖喱(笑)
所以沒賣白咖喱粉 推介我們買煮雞肉的咖喱
店內還有很多調味選擇 希望下次再來尋寶
第一次買煮冬蔭功的泰式香料
將新鮮乾蔥 香茅切細 只是切開已經傳來香味
雞髀肉醃料是老抽 乾蔥 香茅 生粉
醃好之後煎到金黃
完成!
因為好吃 兩周後我們又做白咖喱
這次在印度食品店買了薄餅
另外在印尼食品店試了「三個腳犀牛水」
白咖喱配上新鮮雜菜 很滿足
日式中華丼
五月份在東京一人旅行
從超市找來了調味料和醬汁(自從自己做料理之後 旅行買的手信就有這類東西)
找到中華丼醬汁
「中華丼」源自日本 是將八寶菜蓋在白飯上的料理
「八寶菜」的「八」意指「多種類」不是八種菜哦 1
一般用油炒香豬肉 蝦仁 魷魚 冬菇 木耳 竹筍 紅蘿蔔等
加上麻油 蠔油調味 再加片粟粉煮成芡
每家餐廳的材料和配方都略有不同
中華丼起源一說是 昭和初期在關東一間中華料理店 2
一位點了八寶菜的食客要求將八寶菜蓋在白飯上 中華丼就出現了
當時「丼料理」(蓋飯料理)在東京一帶流行 中華丼也順勢普及 成為中華料理的經典菜式
市售醬汁餸菜不多
我們額外加了蔬菜 鵪鶉蛋和清蒸基圍蝦
嚐過市售版本參考
之後開始自己用蠔油 麻油等調製中華丼醬汁
現在成了布布君最喜愛的伴飯料理
奶油燉菜
因為在看「舞伎家的料理人」(舞妓さんちのまかないさん)
有一集季代在做奶油燉菜 很想吃所以來試做
自己做白汁
先將牛油和麵粉加熱 逐少加入牛奶混和
用鹽和胡椒調味 煮好白汁
加入已烚好的蔬菜煮三五分鐘 即成奶油燉菜
這頓飯另外加了莎莎醬 (Fresh Salsa) 和蒜蓉包
酸甜清爽的莎莎醬和濃郁的奶油燉菜 吃起來不會太膩
清酒牛油煮蜆
沒怎拍照的一道餸
自「解鎖」之後成為了家常菜
很喜歡到附近街市買新鮮蜆或花甲
回來放鹽水一至兩小時吐沙
做法簡單
首先用油爆香蒜蓉 花甲下鍋
加入清酒蓋上 煮三至五分鐘至花甲開口
加入牛油和蔥粒再蓋一分鐘即成
湯汁有清酒香 牛油和花甲鮮甜味道
每次吃都暖暖的 簡單又快樂啦
後記
最近和布布君發現 我們外吃的次數減少了許多
覺得自己動手做比較好玩 自由隨意
而且愈來愈喜歡吃蔬菜
主食都喜愛以蔬菜 海鮮為主
看來是個很好的新習慣
1「八宝菜の意味語源」https://gogen-yurai.jp/happousai/
2 「中華丼は、賄いから生まれたアイデアだった!?」https://www.cookdoor.jp/chinese-food/dictionary/21229_china_029/
0 Comments